王阿姨因為頭暈不舒服來到門診,門診櫃檯量到的血壓為156/95mmHg。我就問他說,你以前有沒有高血壓?最近在家裡有沒有量過血壓呢?
王阿姨說,他早就知道有高血壓,但是聽說血壓藥吃了就不能停,所以一直不想用藥,只有血壓高又不舒服的時候才會吃一下藥。
血壓的控制
血壓控制是一件需要長期抗戰的事情,而且血壓藥的使用通常也沒辦法立竿見影,而是需要病人和醫師長期配合,逐步調整的過程。一般而言,血壓藥開始使用之後,約需要2-4週血壓才會逐漸穩定。如果還沒有達到目標,就需要再加藥控制。
此外,如果血壓有高才吃,沒高不吃,一來血壓容易起伏不定,二來因為沒辦法整天一直量測血壓,可能血壓高的時候反而無法測到,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產生的機會。
非藥物的血壓控制
雖然使用血壓藥進行控制,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。然而,如果能夠透過生活習慣的改善,大幅改善血壓,也可以避免長期服藥。
減少鹽分攝取
過多的鹽分攝取會造成體液滯留,因此血壓會上升。成人建議一天避免攝取超過2g的鈉 (約5g的食鹽,大概一平匙的量),因此保持清淡飲食也是維持血壓穩定的方式之一。根據研究顯示,減少4g鹽份的攝取,可以降低4-5mmHg的收縮壓和2-3mmHg的舒張壓。因此就算沒有辦法吃到這麼清淡的飲食,只要能夠減少每日鹽分的攝取量,對於血壓控制都有正面的幫助。
維持正常生活作息
時常熬夜、睡眠不足,或是作息時間紊亂都會造成身體腎上腺素的分泌,腎上腺素會造成血壓上升、心跳加速。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就可以減少腎上腺素,而達到血壓平穩的效果。
減輕體重
體重上升代表體內脂肪量的增加,造成週邊血管阻力增加,因此血壓會上升。國健署建議成人BMI值應維持在18.5-24kg/m2之間,超過BMI>24kg/m2即為過重。研究顯示每減輕5kg的體重,約可以減少4.4/3.6mmHg的血壓,因此良好的體重控制,也是非藥物血壓控制重要的一環。
規律的運動
規律運動除了可以降低體重之外,規律運動也可以達成血壓降低的效果!對於血壓預防,目前的研究建議進行「等距運動」或是「有氧運動」,對於血壓降低有最顯著的效果。此外,運動要持續30分鐘以上,並且一周進行5-7次,約可以達到下降8-11/5-6mmHg血壓的效果!
戒煙
尼古丁會造成血管收縮、心跳加快,因而血壓會上升。戒煙後,心跳、血壓會逐漸下降,一般戒煙後血壓可以下降5-10mmHg之間,並且對於心血管疾病、癌症及肺部疾病罹患機會也會減少唷!
結語
以上介紹了這麼多項的非藥物的血壓控制方式,對於第一期高血壓患者(血壓介於 140-160/90-95mmHg)可以達到良好控制效果,而且有機會脫離藥物的使用!然而,就算可以不使用藥物控制,仍然需要記得要好好量血壓,避免血壓改變而不自知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