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門診來了不少因為心室早期收縮而來求診的患者,有些是在其他醫院或診所診斷出來,有些則是因為發作頻率過於頻繁,於門診的心電圖就紀錄到心室早期收縮。
其中一位林小姐因為年紀輕,不想一直服用心律不整藥物,而且發生頻率相當頻繁,在生活中造成不小的困擾。經由討論之後,決定住院進行心律不整電氣燒灼術治療。
從門診的心電圖可以判斷出心室早期收縮是屬於右心室出口類型,這種類型是年輕人較常發的心室早期收縮型態,治療上也相對簡單。24小時心電圖報告可以看到,林小姐一整天的心室早期收縮共有9503次,佔一天心跳的9.2%,算是相當地頻繁。
3D立體定位圖
我們從鼠蹊部打針放入導鞘後,使用電燒導管搭配3D立體定位系統將右心室出口的心臟構造描繪出來。之後開始對比電流刺激引發的早期收縮和自發收縮的相似程度。
在右心室出口的後方,我們找到一個疑似源頭的區域。由圖中可以看到,在詳細的尋找之後,紅色區塊的相似度可以高達99%,確認就是早期收縮發出的源頭,因此在這個部位進行了2-3次的電燒。
後續追蹤
電燒結束後,心電圖的監視就沒有再發生心室早期收縮。而出院前的24小時心電圖更顯示了,原先9千多次的心室早期收縮在電燒後大幅下降到只有22次!
回診後林小姐也沒有再出現有心悸或是不舒服的感覺,成功完成了「右心室出口」類型的心室早期收縮電燒治療!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